制訂目標不必拘于形式,可以有各種各樣的目標不一定就非得是那種以拯救全人類為理想的目標。對于大多數人來說能把爭當同行業中最好的公司作為目標就挺了不起的了。在個人電腦企業工作的很多經理和雇員相信他們將首先把人類領入新的電子時化到那時,由于微電腦技術的普及,人們的生活將發生根本性的變革.這就是他們的目標。有一次,我訪問一家生產香腸的肉類加工廠、廠長的話使我很諒訝。他說,在美國南方居民中,每天早起吃他們公司生產的香腸的人越來越多了。他實際是向我闡述了他自己的堅定信念:他要把香腸做得美味可口,使你食后意猶未盡,整天都能心情愉快。這的的確確是他的信念他深信自己正在為一個崇高的目標工作著,就是盡力使數以百萬的人們過得很快樂。他工廠里的所有成員也都在這種信念的促使下努力工作,他們想到的是自己在做好事,有一種能成為依使者,能領導生活方式的新潮流和能生產世界上最好香腸的自豪感。他們有目執這一目標帶來強大的生產動力以及對工作的心理滿足。
近幾十年來.企業的上層經理中蛻化出一群官僚來,他們的出現不僅沒有幫助企業樹立目標反而毀了企業的前程。這幫起副作用的官僚們拼湊起一些全美國最大的企業集團,他們其實并沒創建出新的實業,而只不過是靠金融投機才拼湊起那些企業。他們中大多數人從未生產過一件產品,沒修過一件物品,也從沒向某一位具體的顧客銷售過一件商品。他們滿腦子就是數字,他們既不懂得什么是產品、服務,也不了解顧客,對他們來講,成功只有在數字中才能尋到。盡管他們對業務一竅不遠.對雇員所需要的鼓勵和他們的憂慮熟視無睹,但卻稀里糊涂地擁有了越來越大的權力。那些必須在達片官僚領地上經營管理的經理們知道,上司評價他們的工作時,只看數字指標,根本不考慮是否生產了最優質的產品,是否贏得了顧客的尊敬。假如經理們都把更多的精力從實際業務挪到只看計算的數據上,企業的經營不栽跟頭才怪呢?這出悲劇在前十幾年里已重演好幾百遍了。
我們企業的經理們上的不是領導干部學院,而是管理學院。最近,我給沃爾頓高學院的一群學生講了—次話,課后又與四名急著找工作的學生聊了會兒天。我問,當他們取得管理學碩士學位畢業時,共學了多少門有關管理、領導別人的課程?他們的回答是什么也沒學著!一談起經營生意,他們滿嘴都是什么戰略計劃模型,數量理論。這些學生留給我的印象是他們能就數據、模型、戰略理論夸夸其淡,而對經營的實質,業務經理該做什么卻一無所知,他們時刻準備著跑入操縱數據的世界。我再問今后他們打算做哪種生意,他們的回答是:只要是有發展潛力的行業,不管哪家都行。當問到他們更喜歡銷售管理呢,還是生產管理?他們的反映是不屑一顧,對這些事不感興趣、他們著迷的是財政手段和戰略計劃。他們不想在實際業務上,生產銷售上費功夫,他們想一步登上最高的寶座,閑著沒事時給部下一點小小的關懷,漫不經心地制訂一兩項戰略計劃.可以全然不顧實際業務。
我們所謂最名牌的商學院的課程安排竟然完全忽視了有關產品、大眾、顧客的內容,這是美國教育中最可怕的現象之一。在最高的目標只不過是玩弄壟斷把戲的情況下,讓某人去調動使用大批的人力、物力,這也是我們培養技術、金融經理人員的方式中存在的問題之一。
企業的戰略應服從于企業的目標。如果我們企業的目標是“把信息處理和管理技術普及到美國的每個家庭”,那么,技術研究,產品開發,銷售及生產等戰略就必須跟上。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對企業的目標有充分的理解和足夠的熱情。沒人愿意追求純粹增加資本、凈收益的財政目標,純粹的財政目標往往會使人們在做決策時背離協調的企業目標。這并不等于說財政目標不重要,一個企業當然應實現其財政目標,這一目標能建設性地促進和指導生產行為。然而,要干成—番事業.就不能把實現金錢利益作為主要的動力.財政目標只能充當衡量事業成功與否的第二位手段。